彭静委员:紧盯需求 让养老设施“可望又可及”

发布时间:2023-03-13 07:59:49   来源:安养居

“近年来,我国依托社区发展以居家为基础的养老服务,养老服务供给规模明显提升,但部分老龄群体反映感知度不高、获得感不强,社区养老服务的供给与需求受阻于‘最后一米’,亟待提高社区养老服务可及性。”在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重庆静昇律师事务所主任彭静向大会提交了“关于提高社区养老服务可及性的提案”。

彭静委员:紧盯需求 让养老设施“可望又可及”(图1)

  经过前期调研,彭静认为,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有硬件、缺服务”,社区养老设施建设与需求“不匹配”,部分社区养老服务“可望不可及”;二是“有资源,缺整合”,社区养老服务与机构养老服务“不协同”,在社区层面“集成落地难”;三是“有平台,缺利用”,信息工具和数据资源的应用“不全面”,在社区层面也存在“数字鸿沟”;四是“有兜底,缺提升”,高品质的社区养老服务供给“不充分”,难以回应老龄群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为此,她建议高度关注社区养老服务的可及性,形成可知可感、可期可享、可望可及的供给新格局。首先,是以老龄群体服务需求为靶心,让家门口的养老设施“可望又可及”。建议在社区养老设施的规划、建设、运营中以“可及性”作为核心依据,既充分考虑老年人的活动范围、使用时间,按距离、空间、老年人密度推动社区养老设施布局“空间可达”;又要注意高龄、失能等群体行动不便的实际,分别采取就近接送、上门入户、远程服务等形式,让“身边、床边、周边”的养老服务“便捷可及”。

  同时,推动养老机构专业服务向社区、家庭延伸,让社区养老服务“可靠、可持续”。她建议引导枢纽型养老机构的服务资源与社区对接,推广重庆“机构建中心带站进家庭”运作模式,发挥养老机构的能力优势、规模效应和标杆作用,为社区提供专业养老支持。既推动养老机构的资源充分“为社区所用”,如将养老机构的康养场所、餐饮服务资源和护理服务资质用于社区养老服务;也促成养老服务“社区机构一体化发展”,采取养老机构托管、代管、输出品牌、整体延伸等方式,联动运营社区养老站点。也建议分阶段对符合条件的高龄、失能等老年人,由政府部分或全额资助其参加长期护理保险,保障专业服务“在社区落地、为老人乐享”。

  依托社区弥合“数字鸿沟”,赋能社区养老服务“场景落地”。彭静建议,在各地已有探索的基础上,尽快建立国家层面的养老信息服务平台并制定统一的行业基础数据标准,为社区依托信息平台丰富智慧养老场景提供基础支撑。建议在日间照护中心等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和社区养老服务站点中,逐步上线互联网医院、慢病取药等在线服务。丰富“一键式”出行、挂号、咨询新场景,引导社会主体提供相对独立通道,推动老年人信息服务需求“触手可及”。

  此外,探索社区从“基本养老”向“品质养老”的提升路径,让老年人获得感“成色更足”。在传统“衣、食、住、行、用”等基本需求基础上,建议立足社区稳步迈向“品质养老”,探索“志愿服务+社区居家养老”“公益慈善+社区互助养老”“社会组织+公益创投+大社区+小家庭”等路径,满足老龄群体文娱体育、社会参与等“诗和远方”的向往。



热门机构

更多+
看房报名

已有2368人报名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的所有资料及图表仅供参考使用,不声明或保证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购房者在购房时仍需慎重考虑,依据本网站提供的信息、资料及图表进行房屋交易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资料及图表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忽。以上信息仅供参考,所有信息以开发商提供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