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科技 为养老注入新动能

发布时间:2023-05-09 13:08:42   来源:安养居

在扑面而来的数字化大潮中,老龄科技因其能够解决民生痛点、带动市场新机而愈发成为关注热点,并由此催生养老数字化时代的来临。

u=238964641,2197846275&fm=253&fmt=auto&app=138&f=JPEG.webp.jpg

  老龄科技已然迅速经过了对互联网App通用版本“复制精简”的适老化改造阶段,快步进入了“定制创新”的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新赛道。

  以养老金融为代表,数字经济时代金融业务竞争的关键在于依托数据等关键生产要素,敏锐洞察和快速适应客户需求及结构变化,准确触达和有效服务各个发展时期金融需求旺盛的客户群体。

  悄然之间,我国已由全球人口第一大国转身成为老龄人口第一大国。截至2022年底,我国老龄群体(65岁及以上)总量已达2.09亿人,不仅超过欧洲、中亚等全球老龄化率最高地区老龄人口总和,还以远较英、法、德、日等发达国家数倍的速度快速增长。老龄社会的不期而至,叠加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在社会上广泛引起了“未富先老”的忧思。

  然而“危”中同样有“机”。正如国务院总理李强在2023年全国两会闭幕时答记者问中所指出的,我国人才红利正在逐步形成,发展的动力依旧强劲。正是在人才红利的驱动之下,近年来我们见证了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仅从无到有地打造了举世惊叹的线上经济,深刻改变了宏观经济面貌和消费者行为习惯,之后更以数字化东风席卷传统产业,极大提升了后者的发展动能和业务效率。

  在扑面而来的数字化大潮中,老龄科技(Age-Tech)因其能够解决民生痛点、带动市场新机而愈发成为关注热点,并由此催生养老数字化时代的来临。养老市场的壮大、客户需求的满足,不仅需要数字化手段的支持,也需要银行、保险等专业金融机构的参与。

  从历史上看,金融正是为服务实体经济、百姓需求而生,在数字化、老龄化趋势持续加深的背景下,探索业务新场景、打造服务新工具,既有利于金融业务的优化发展,还彰显了社会责任的使命担当,有望成为金融与产业民生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彼此成就的最新范本。

  老龄科技新趋势

  进入人生后半程后,老龄人群不可避免地遭遇身体机能和认知机能的下降,对健康、独立生活造成负面影响,近年来老龄科技的发展着眼于应对上述问题,以延长老人健康寿命。

  得益于主管部门的政策引导和市场企业对客户需求的敏锐捕捉,以及疫情期间数字化工具在老龄群体中的普及,老龄科技已然迅速经过了对互联网App通用版本“复制精简”的适老化改造阶段,快步进入了“定制创新”的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新赛道。在此过程中,基础平台日益完善,智能设施持续普及,业务场景不断丰富,专业水平大幅提升。老龄科技已非“昨日阿蒙”,其发展趋势需要正视研究。

  ●基础服务平台化

  随着近年来智慧城市、数字乡村工程的深入以及城乡发展模式的转型,以数字化、智能化为特色的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成为影响各地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养老服务广泛涉及百姓民生、产业发展和城市治理的多个方面,因而成为新型基础设施的关键组成部分,养老服务新型基础设施的打造也是老龄科技较之以往最突出的进展。

  在日益丰厚的数据资产和持续发展的数据底座支持下,养老服务基础平台一方面实现了统一的安全认证、统一的数据交互、统一的终端接入、统一的应用基础,在统一规范中推动不同类型主体间养老、医疗服务的互联互通,另一方面能够整合来自政府、企业、社区、银行等多方面信息,不仅服务老龄客户、服务社会治理,更为整个养老产业链上下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基础,孕育更多产业发展新趋势。

  ●养老设施智能化

  作为时代弄潮儿,智能设备软硬件起初的目标客户仅是年轻人,此后逐渐扩展至一般人的衣食住行,而老年人的特殊需求、特殊行为习惯则无意中被忽视。以工业和信息化部《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方案》及银保监会《关于银行保险机构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通知》等政策的发布为契机,越来越多的智能应用从适老化改造开始,致力于改善老人的身体机能和认知机能,逐渐成长为老龄人群专享的系统生态。

  在上述系统生态中,以数字化为底层驱动力量,越来越智能化的养老设施呈现以下发展趋势:一方面,ChatGPT、GPT-4最近火爆全球,由此带来大语言模型人工智能技术在各行各业尤其是智能养老行业的广范应用。从技术本质而言,大语言模型的优势在于能够在大数据时代提供智力劳动的廉价替代,通过与养老等细分领域专业知识结合,降低后者的经营成本,提升工作效率,这就使得智能养老场景更丰富,价格更亲民。另一方面,设施类型持续丰富。目前,已不仅限于手机等移动终端和电子手表等智能穿戴设备,而是向老年生活、康养、医疗等全场景扩展,编织成为软硬件互联互通的物联网,智能化的养老设施已然是各种智慧养老业务场景的标配。

  ●养老产业场景化

  就养老的业务模式而言,近年来最大的变化在于产业化的发展,尤其是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养老逐渐摆脱了徘徊于商业和公益的尴尬局面,形成了清晰完整的场景生态:上游主要为技术、设备及专业服务场景,商业机构既包括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厂商和芯片、传感器等设备厂商,也包括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和护工、康养等培训机构。中游主要为智能养老服务场景,不仅包括面对终端消费者的医疗咨询、疾病护理、居家养老、生活照顾等场景,也包括医疗、养老机构数字化改造等场景。下游则分布有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等不同场景的服务商,为老年人提供基于各自环境的综合化服务。展望未来,智慧养老搭乘数字经济发展和保障老年民生的政策东风,其场景应用将迎来更加突飞猛进的发展。

  ●养老服务专业化

  近年来,养老服务的专业化发展有了相当的进展,其成绩不仅体现在对老年人生活起居照料本身的专业化,也体现在数字化服务手段的专业化。一方面,综合利用数据资源和信息处理技术,在合规前提下精确理解、准确把握老年客群的心理和行为模式,针对其个性需求全面提升老龄科技的内容体验;另一方面,针对老龄人群的心理、生理情况,特别加强了产品服务设计上的人文关怀,并将其与前沿科技部署相结合,为老年人提供更有温度、更加智慧的服务,形成了智慧养老领域独特的产品方法论。

  养老金融新变化

  作为智慧密集型产业,金融行业对我国老龄化进展的关注由来已久,金融业同时也是较早服务“银发经济”的行业。不过囿于此前市场规模及资源投入,金融服务的逻辑较为简单。在渠道建设上以适老化改造为重点,线上主要瞄准老龄客群的痛点难点,聚焦“大字体、大图标、简单易用”目标,放大页面展示,精简服务功能,有效优化交易流程;线下则将网点服务与离行设备有机结合,针对年事已高或行动不便的老年群体,开设绿色通道或免费上门服务。在产品设计上以保守稳健为主,为老年人推出专门理财产品,主要特色为操作简单、收益安全。

  然而世易时移,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整体加深,养老金融从一个具有探索性质和公益性质的边缘赛道,逐渐成为金融业务竞争的主战场。发展养老金融,不但能够提升老龄人群金融资产质量,使其资产寿命覆盖生命全周期,为高质量、有尊严的养老生活提供坚实物质基础,还能够盘活老人手中事实上处于“冻结”状态的金融资产,提升全社会资金使用质量。

  就具体业务而言,走过互联网“上半场”,金融机构线上获客已遭遇阶段性瓶颈,迫切需要拓展此前为互联网所忽视的老龄客群,特别是从财富占有上,老龄客群具有相较其他年龄段的明显优势,这就使得养老金融的含金量持续提升,呈现出一系列的可喜变化。

  一是更加开放。

  过去,养老金融服务主要是在银行、保险等各自产品体系内做“内循环”,最多做到金融业务的彼此打通。但在基础服务平台化的大背景下,金融机构养老产品“闭门造车”的时代已一去不返,需要基于开放金融策略,主动对接公共服务基础平台。一方面,金融机构已逐渐接入各类基础平台,成为其功能模块之一,并通过其触达场景和获取客户;另一方面,金融机构也开始使用平台沉淀的各种数据持续优化产品设计,提升养老金融各类产品服务的精准度。

  二是更加智慧。

  除了前述在数据支持下自身金融产品服务的智慧化外,金融机构也顺应智能养老设施“寒武纪大爆发”的趋势,逐渐研究产品在各类软硬件上的投放。首先,金融机构已然走出主要依托自身App开展业务的舒适区,将产品能力标准化后进行封装,投放于合作伙伴的智能应用。其次,为更充分地服务客户需求,积累数据资产,金融机构也开始尝试打造更多智慧化的非金融服务,配合金融产品更广泛地切入不同类型的养老场景。

  三是更多场景。

  此前,养老金融主要是零售范畴,针对老年客户提供账户管理、转账支付、投资理财以及保险等个人服务。随着养老产业特别是智慧养老产业链的发展成熟,金融机构逐渐调整服务策略,深入研究产业链上下游不同客户在不同周期的特色需求,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服务。智慧养老金融场景拓展对金融机构意义重大,不仅使养老金融本身成为一个具有自身成长性的场景,也使金融机构数字服务的版图更加完整。

  四是更多温情。

  养老金融更加底层的变化来自产品设计的方法论。与养老产业本身人文关怀的增加相适应,同时也受益于数字化洞察手段的更多使用,养老金融的产品设计越来越能满足老龄客户的个性需求,呈现更多温情元素。值得注意的是,养老金融目前已横跨零售、对公、政府等三大业务领域,在产品设计上既需要内部调和,也需要和外部生态的联动,需要同时响应民生服务、产业发展和社会治理等三重诉求,在三重诉求产品设计价值不一致时,更需要坚持服务老龄人群生活的温情初心。

  业务发展新视角

  在网络化、数字化大潮的有力推动下,前沿技术与商业模式彼此成就,开放共享逐渐成为数字经济主流。以养老金融为代表,数字经济时代金融业务竞争的关键在于依托数据等关键生产要素,敏锐洞察和快速适应客户需求及结构变化,准确触达和有效服务各个发展时期金融需求旺盛的客户群体。这就需要金融机构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全面吃透人口老龄化和经营数字化的发展趋势,从自身实际出发,整合内外资源,调整业务逻辑,不仅能做到人有我优,更能够做到人无我有。

  ●零售金融业务领域

  金融机构需要跳出储蓄、理财、保险等基础业务范围,从老龄客户需求角度出发整合产品,基于养老服务云平台,将养老消费、养老服务和金融场景相结合,内引外联打造包括养老型年金、“重疾+医疗养老保障管理”、商业养老保险产品、养老目标基金,乃至现金、股权、保单类信托产品在内的完整金融产品体系,并进行数字化运营、智能化投放。

  ●对公金融业务领域

  针对智能养老产业链上下游,特别是其中的药物研发、健康管理、远程医疗、看护技术等重点产业,基于各类数据创新研发产品,增加信贷投入。考虑到目前智能养老产业中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云集,短中期资金需求旺盛,金融机构尤其应在此加大普惠金融的投入,一方面持续提升客户用款的便利度,另一方面通过前沿风控技术的使用有效控制风险。

  ●非金融业务领域

  首先应持续加大自身渠道建设中养老金融场景的投入,特别是注意引入GPT相关技术,提升养老金融服务的智能化水平,提升工作效率,降低使用门槛,在此基础上持续丰富在各种类型智能养老设施的金融功能布放,增加服务的可得性。此外,由于智能养老本身的特殊性,金融机构也需要继续开拓非金融场景作为金融服务的重要补充,整合行业组织、医疗康养机构、专业服务人员等各方资源,除传统的银医服务外,还可为其提供线上线下知识、社交乃至养老公证、财富传承等增值服务,拓展服务半径,提升客户黏性。



热门机构

更多+
看房报名

已有2368人报名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的所有资料及图表仅供参考使用,不声明或保证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购房者在购房时仍需慎重考虑,依据本网站提供的信息、资料及图表进行房屋交易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资料及图表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忽。以上信息仅供参考,所有信息以开发商提供为准!